利通区中华社区“三老”议事有效助推基层治理-新华网

利通区中华社区“三老”议事有效助推基层治理

2025-11-21 12:28:05
来源:利通区融媒体中心

  因实施中引发居民分歧,中华社区朝阳小区30号楼下水道改造工程一度停滞。78岁的老党员周立军主动召开“板凳会”,借用“六尺巷”的典故耐心劝导,经过情理兼备的调解,矛盾顺利化解,工程也得以继续推进。

  “远亲不如近邻,邻里和则社区安”,邻里关系的和谐是社区治理的基石,而这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胜利镇中华社区探索形成的“三老”机制发挥作用的鲜活事例之一。

  近年来,中华社区深耕基层治理沃土,将“老党员、老退役军人、老干部”这支银发队伍化为基层治理的力量,通过组队伍、搭平台、建机制、强激励等一系列举措,让“三老”成为社区的“和事佬”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。

  中华社区注重盘活“银发资源”,把“三老”人员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优势,转化为“事熟、理熟、调解熟”治理效能;他们主动介入居民矛盾纠纷,耐心倾听、细致分析、公正调解,将不少问题化解于未发。

  社区还根据网格内“三老”人员分布,创新组建了“四色”服务队:红色热情法律普及先锋队、蓝色安澜治安巡逻卫士队、橙色温情纠纷调解家园队、绿色温馨居民服务贴心队。

  这些队伍身兼社情民意信息员、政策法律宣传员、矛盾纠纷化解员等多重角色,满足回应居民精神文化、便民服务、协调议事等方面需求和关切,让居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。家住吴配小区的李生明深有体会:“上次我家水管漏水,绿色服务队的张师傅二话不说就来帮忙修理,这样的服务真暖人心。”

  在中华社区“邻聚力”党群服务驿站里,“三老”议事厅已成为居民最爱去的解忧站。在这里,“三老”成员用亲切的乡音土话解读政策,以贴心的家长里短化解心结,让群众沟通更有温度。

  朝阳家园5号楼防洪排涝工程的推进过程,就充分展现了“三老”议事的智慧。该工程涉及填平废弃地下车库,引发部分居民疑虑。社区及时组织召开“三老”议事会,退休职工王占彪师傅运用专业知识,耐心细致地向居民解释工程细节。最终形成的方案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,还新增了12个停车位,赢得居民一致好评。

  聚焦矛盾预防与化解闭环机制。中华社区以网格为单位建立的8个居民微信群,覆盖近2800名居民,并配套形成“每日摸排—清单管理—联动化解”的工作流程。社区每日组织网格员、楼栋长与“三老”成员,通过入户走访、小区巡逻、微信群监督等方式开展全域摸排,对可现场化解的矛盾当场处理;对复杂问题,则上报社区并纳入“每周化解任务清单”,通过“三老”议事会、多方协商会等方式合力破解。

  截至目前,中华社区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20余件,化解矛盾纠纷350余起,切实筑牢了社区和谐稳定的根基。

  如今,胜利镇中华社区基础设施日渐完善,环境更加优美,邻里关系愈发和睦。下一步,社区将继续深化“三老”议事机制,以协商聚民心、以治理促和谐,让“银发力量”在基层治理中绽放光彩,持续提升治理和服务水平,营造出与邻为善的良好氛围。(龙文轩 王欣惠)

【纠错】 责任编辑:纪桂红